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拼音
sān chà yì,shí zì lù,běi qù nán lái jǐ zhāo mù。
zhāo jiàn yáng yáng yōng gài lái,mù kàn jì jì huí chē qù。
jīn gǔ xiāo chén míng lì zhōng,duǎn tíng liú shuǐ cháng tíng shù。
注释
- 三岔驿:明代驿站(今四川广汉境内)
- 拥盖:车盖簇拥(指达官显贵出行)
- 短亭/长亭:古代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销沉:消逝湮没(典出杜牧《登乐游原》)
译文
三岔口的驿站,十字形的道路,南来北往见证多少晨昏。
清晨看意气风发的车马浩荡而来,傍晚见失意落寞的车辆孤单归去。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沉溺在名利场,只有驿站边的流水和树木永恒如常。
背景
此诗作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杨慎55岁。在四川老家探亲后返滇途中,于三岔驿观察宦海沉浮有感而作,是其”讽喻诗”代表作。
赏析
- 时空浓缩:
- 空间:十字路口的枢纽意象
- 时间:朝暮→今古的时空压缩
- 对比艺术:
“扬扬”与”寂寂”的仕途反差 - 哲理升华:
以”流水长亭树”的恒常反衬名利虚幻
评价
- 明代王世贞:”十字路口写尽宦海风波。”(《艺苑卮言》)
- 清代沈德潜:”较杜牧’公道世间惟白发’更见深刻。”(《明诗别裁》)
- 钱钟书:”明代版《潼关怀古》,而更精警。”(《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