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

佚名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拼音

mò chàng dāng nián cháng hèn gē,rén jiān yì zì yǒu yín hé。
shí háo cūn lǐ fū qī bié,lèi bǐ cháng shēng diàn shàng duō。

注释​

  1. ​​长恨歌​​: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长诗
  2. ​​银河​​:双关语(既指牛郎织女传说,又喻人间阻隔)
  3. ​​石壕村​​:杜甫《石壕吏》中百姓被迫别离的村落
  4. ​​长生殿​​:《长恨歌》中李杨七夕盟誓之地(”七月七日长生殿”)
  5. ​​泪比…多​​:反用李商隐”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的对比手法

译文​

不必再唱当年的《长恨歌》,人间本就有无数银河。
石壕村里寻常夫妻的别离,泪水比长生殿上更多。

背景​

  • ​​时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袁枚62岁
  • ​​历史背景​​:
    • 乾隆南巡劳民伤财
    • 文字狱高压下的讽喻表达
  • ​​文学动机​​:
    • 批判对帝王悲剧的过度关注
    • 为民间疾苦发声的”性灵”实践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批判维度:

  1. ​​文学批判​​:
    • 解构《长恨歌》的经典地位
    • 质疑对帝王爱情的过度书写
  2. ​​社会批判​​:
    • “人间银河”的普遍苦难
    • 石壕村与长生殿的阶级对比
  3. ​​情感批判​​:
    • 帝王泪与百姓泪的价值重估
    • 用”多”字颠覆传统情感等级

艺术突破:

  • ​​结构设计​​:前二句否定,后二句立论的对比结构
  • ​​用典创新​​:将《长恨歌》与《石壕吏》并置解构
  • ​​语言策略​​:用”莫唱”直指文学伦理问题

“泪比长生殿上多”七字,既是对杜甫”朱门酒肉臭”的继承发展,又开创了平民史观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赵翼:”二十八字胜过史家万言”
近代梁启超:”中国最早的平民文学宣言”
现代鲁迅:”最犀利的阶级意识觉醒”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亚社会批判诗的典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