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拼音
ài hào yóu lái xià bǐ nán,yī shī qiān gǎi shǐ xīn ān。
ā pó hái sì chū jī nǚ,tóu wèi shū chéng bù xǔ kàn。
注释
- 爱好:追求艺术完美(《文心雕龙》”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 初笄女:刚成年的少女(《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梳头:喻指诗文修改(黄庭坚”文章最忌随人后”)
- 不许看:化用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创作状态
译文
追求完美自然下笔艰难,一首诗千修万改才心安。
老作家犹如及笄少女,未梳好妆绝不肯示人观。
背景
- 时间:乾隆四十年(1775年)袁枚60岁
- 历史背景:
- 乾嘉考据学派重学问轻创作的倾向
- 诗坛拟古风气盛行
- 文学动机:
- 强调创作过程的严谨性
- 揭示”性灵”与”苦吟”的辩证关系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创作维度:
- 心理层面:
- “下笔难”的创作焦虑
- “始心安”的审美标准
- 性别隐喻:
- “阿婆”的成熟经验
- “初笄女”的完美主义
- 艺术伦理:
- “未梳成”的未完成美
- “不许看”的创作尊严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老妪梳妆”的创作隐喻
- 结构设计:从理性陈述到感性比喻的递进
- 语言策略:用口语化解构严肃创作论
“阿婆还似初笄女”七字,既是对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形象化发展,又开创了创作心理学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赵翼:”二十八字写尽文人苦心”
近代鲁迅:”最真实的创作心理记录”
现代朱光潜:”中国创作美学的核心文本”
日本学者小尾郊一:”东亚艺术伦理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