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石梁观瀑布

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拼音

tiān fēng sù sù yī shang piāo,rén shēng jiàn xiǎo tān shēng jiāo。
zhī shì tiān tāi gǔ shí qiáo。
yī lóng dú kuà shān zhī āo,gāo sǒng jǐ bèi héng shēn yāo,
qí xià qiàn kōng zǒu nù tāo。
tāo shuǐ lái cóng huá dǐng yáo,fēn wéi zuǒ yòu pù liǎng tiáo,
dào cǐ shōu shù qún liú jiāo。
wǔ dié liù dié shì yì gāo,yī luò qiān zhàng shēng nù háo。
rú qí rú bù rú kuáng jiāo,fēi léi fēi diàn fēi shēng páo。
yín hé fēi luò qīng sōng shāo,sù chē bái mǎ yún zhōng pǎo。
shì jí yù xià shí zǔ náo,huí lán nù lì měng yù tiào。
péng péng bù gǔ léi mén qiāo,shuǐ xī jūn xiàng gāo lán áo,
sān qiān zǔ liàn huī yín dāo,sì chuān yá bì qí dòng yáo。
wěi zāi tóng diàn zào qián cháo,wǔ bǎi luó hàn rú xiāng zhāo。
wǒ běn qián táng ér nòng cháo,dào cǐ shǐ rén yì yě xiāo,
xīn huā nù kāi shén lǐ chāo。
gāo zhěn lóng bèi chí qí kāo,shàng shì xià shì xíng zhōu zāo;
qí nài lěng líng yǔ jiàn páo,tiān fēng chuī rén lì bù láo。
běi gōng suī yǒng mù yǐ táo,huǎng rú zǐ zài qí wén sháo。
bù tú wéi lè rú sī miào,dé zuò yī kè shèng qiān zhāo。
ān dé jiāng shēn huà jù áo,kàn tā wàn gǔ cháng tāo tāo!

注释​

  1. ​​石梁​​:天台山石梁飞瀑(佛教五百罗汉道场)
  2. ​​华顶​​: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
  3. ​​素车白马​​:典出枚乘《七发》”江水逆流,素车白马”
  4. ​​水犀军​​:吴王夫差的水军(《国语》”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5. ​​闻韶​​: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译文​

天风呼啸衣袂飘,人声渐被滩声超。
方知已到天台古石桥。
似巨龙独跨山坳,高耸龙背横展腰,
桥下虚空奔怒涛。
瀑水来自华顶遥,分作左右两匹练,
至此汇流成惊潮。
五叠六叠势更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战旗如白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箫。
银河飞泻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水势急泻石阻挠,回澜怒立似欲跳。
如雷门布鼓声声敲,似水犀军战皋兰,
三千银甲挥刀矛,四围崖壁齐晃摇。
壮哉前朝造铜殿,五百罗汉如相邀。
我本钱塘弄潮儿,到此俗念顿然消,
心花怒放神思超。
高卧龙背抚龙腰,上下环视细观瞧;
无奈冷雨溅衣袍,天风烈烈站不牢。
纵是北宫黝也逃,恍如孔子闻《韶》乐。
不意此乐如此妙,坐观一刻胜千朝。
恨不化身巨灵鳌,看尽万古浪滔滔!

背景​

  • ​​时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袁枚64岁
  • ​​历史背景​​:
    • 乾隆下江南引发的山水旅游热
    • 考据学派”格物致知”风气
  • ​​文学动机​​:
    • 实践”性灵说”的雄奇美学
    • 探索长篇山水诗的新表达

赏析​

本诗构建四重审美维度:

  1. ​​自然神力​​:
    • “龙跨山凹”的巨型意象
    • “银河飞落”的宇宙尺度
  2. ​​战争隐喻​​:
    • “水犀军”的军事化比喻
    • “挥银刀”的暴力美学
  3. ​​宗教体验​​:
    • “铜殿罗汉”的佛教氛围
    • “神理超”的顿悟时刻
  4. ​​时间哲思​​:
    • “一刻胜千朝”的永恒体验
    • “万古滔滔”的历史意识

艺术突破:

  • ​​体裁创新​​:杂言体与乐府体的融合
  • ​​比喻系统​​:创”七如七非”的博喻手法
  • ​​节奏控制​​:从四言到九言的声浪模拟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将个人瞬间体验与自然永恒并置,既是对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超越,又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

评价​

清代洪亮吉:”有唐以来瀑布诗第一”
近代梁启超:”中国山水诗的分水岭”
现代朱光潜:”崇高美学的典范文本”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亚山水诗的终极表达”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