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杂诗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拼音

gé lǐng huā kāi èr yuè tiān,yóu rén lái wǎng shuō shén xiān。
lǎo fū xīn yǔ yóu rén yì,bù xiàn shén xiān xiàn shào nián。

注释​

  1. ​​葛岭​​:杭州西湖名胜(晋代葛洪炼丹处)
  2. ​​说神仙​​: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3. ​​老夫​​:袁枚自称(时年62岁)
  4. ​​羡少年​​:反用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意境

译文​

葛岭花开二月艳阳天,游人来往争说神仙事。
我这老翁心思却不同,不慕神仙只羡少年时。

背景​

  • ​​时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 ​​历史背景​​:
    • 乾隆南巡后的杭州旅游热潮
    • 道教文化在江南的复兴
  • ​​文学动机​​:
    • 对抗求仙问道的世俗风气
    • 宣扬”性灵说”的生命哲学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思想对照:

  1. ​​空间对照​​:
    • “葛岭花开”的实景
    • “神仙”想象的虚境
  2. ​​人群对照​​:
    • “游人”的集体无意识
    • “老夫”的个体觉醒
  3. ​​时间哲学​​:
    • “神仙”的永恒诱惑
    • “少年”的不可复得

艺术突破:

  • ​​结构设计​​:前三句铺垫,末句反转的”欧·亨利式”结尾
  • ​​语言策略​​:用口语化”老夫”消解神仙话题的崇高性
  • ​​思想深度​​:将”惜时”主题提升到存在主义高度

“不羡神仙羡少年”七字,既是对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的逆向思考,又开创了现代生命意识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赵翼:”二十八字,抉破千古迷障”
近代胡适:”中国最早的人本主义宣言”
现代朱光潜:”生命美学的典范文本”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亚青春崇拜的诗性结晶”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