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潘星斋见怀之作

林则徐

蓟门一夜雨,残暑散如烟。
旅梦出尘外,秋怀生陌边。
懒吟同避债,倦客学参禅。
梅鹤图堪借,凭君缔墨缘。

拼音

jì mén yī yè yǔ,cán shǔ sàn rú yān。
lǚ mèng chū chén wài,qiū huái shēng mò biān。
lǎn yín tóng bì zhài,juàn kè xué cān chán。
méi hè tú kān jiè,píng jūn dì mò yuán。

注释

  1. 蓟门​​:指北京城西北的蓟门一带,古代为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所在。
  2. ​​残暑​​:夏末残余的暑气。
  3. ​​旅梦​​:旅途中的梦境,喻漂泊之感。
  4. ​​避债​​:原指躲避债务,此处比喻懒于作诗,如同躲避债务一般。
  5. ​​倦客​​:疲惫的旅人,诗人自指。
  6. ​​参禅​​:佛教修行方式,指静坐冥想,此处喻心境淡泊。
  7. ​​梅鹤图​​:指以梅花和鹤为主题的画作,象征高洁与隐逸。
  8. ​​缔墨缘​​:缔结书画之缘,指通过书画交流建立情谊。

译文

蓟门一夜秋雨淅沥,残余的暑气如烟消散。
漂泊的梦境超脱尘世之外,秋天的感怀在路边悄然滋生。
懒于吟诗如同躲避债务,倦怠的旅人学着参禅静心。
若有一幅梅鹤图可借,愿凭此画与君结下翰墨之缘。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年间(约1830年代),林则徐在京师任职期间与友人潘星斋(潘曾莹,清代文人)的唱和之作。潘星斋先有诗寄怀,林则徐依其诗韵作此诗酬答。诗中描绘秋雨后的清凉与内心的淡泊,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透露出诗人对宦海浮沉的倦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季节与心境​​
    (1)气候转换:“蓟门一夜雨”带来秋意,“残暑散如烟”象征烦扰的消散,烘托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2)情感投射:“旅梦出尘外”写超脱之思,“秋怀生陌边”则暗含漂泊与孤独。
  2. ​​自我解嘲​​
    (1)懒吟避债:以幽默笔法写懒于作诗,将诗债比作世俗债务,体现文人雅趣。
    (2)倦客参禅:由仕途疲惫转向内心修持,展现诗人对淡泊生活的追求。
  3. ​​文人雅意​​
    (1)梅鹤意象:借“梅鹤图”象征高洁与隐逸,表达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2)翰墨结缘:以书画为媒介缔结友谊,体现文人间的精神交流。

评价

  1. ​​当世评点​​
    潘星斋评此诗“清雅脱俗,得陶渊明、韦应物之遗韵”(《小鸥波馆诗话》)。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其“以淡笔写深情,林氏诗中之逸品”;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体现林则徐“刚毅之外的文人雅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