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初日射金鳌,横海楼船下濑豪。
鳀壑天风传鼓角,蛟门云水洗弓刀。
清时纵少跳梁警,劲旅休忘战舰劳。
准备图形上麟阁,天吴移绣折波涛。
拼音
shén shān chū rì shè jīn áo,héng hǎi lóu chuán xià lài háo。
tí hè tiān fēng chuán gǔ jiǎo,jiāo mén yún shuǐ xǐ gōng dāo。
qīng shí zòng shǎo tiào liáng jǐng,jìn lǚ xiū wàng zhàn jiàn láo。
zhǔn bèi tú xíng shàng lín gé,tiān wú yí xiù zhé bō tāo。
注释
- 曾静斋:曾大观,字静斋,清代水师将领,时任总兵(总戎),负责巡海防务。
- 神山初日:海上日出景象,传说东海有神山,日出时金光照射巨鳌(金鳌)。
- 下濑豪:指战船勇猛冲锋(“下濑”为古代战船名)。
- 鳀壑:深海鱼群聚集处,此处指外洋险境。
- 蛟门:浙江镇海蛟门山,为海防要地,此处泛指海上关隘。
- 跳梁警:海盗或外敌侵扰(“跳梁”喻小股敌人)。
译文
神山旭日的光芒照射着金色巨鳌,
横跨海面的战船如“下濑”般勇猛冲锋。
深壑的天风传来阵阵鼓角之声,
蛟门关的云水洗亮了将士的弓刀。
太平年月虽少有敌寇侵扰的警报,
但精锐水师岂能忘却战舰的辛劳?
且准备好将英姿绘入麒麟阁吧——
看海神天吴也移开绣袍,为您平息怒涛!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为水师总兵曾大观的《巡海图》题诗。时值清廷加强海防,曾大观率舰巡弋东南沿海。诗中既赞颂水师军容之盛,亦强调太平时期不可松懈武备,体现林则徐“防患未然”的海防思想。
赏析
- 海疆气象
(1)壮阔画面:“神山初日”“横海楼船”以神话色彩渲染水师威严。
(2)声色交织:鼓角声与天风呼应,弓刀光与云水辉映,写尽海上雄师气概。 - 防患思想
(1)表面颂扬:“清时少警”看似歌颂太平,实则暗含警醒。
(2)深层劝诫:“休忘战舰劳”直指居安思危之要,呼应林则徐后来“师夷长技”的主张。 - 用典深意
(1)“麟阁”典彰武将功勋,激励将士。
(2)“天吴折涛”以神喻人,暗赞曾大观镇海之能。
评价
- 当世影响
曾大观得诗后“悬于中军帐,以励将士”(《清稗类钞·武略》)。 - 后世定位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指出,此诗“预言式提醒海防之重”,惜未被清廷重视。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