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人

林则徐

目极停云久,心悬堕月孤。
芦中人影瘦,剑血认模糊。

拼音

mù jí tíng yún jiǔ,xīn xuán duò yuè gū。
lú zhōng rén yǐng shòu,jiàn xuè rèn mó hu。

注释

  1. 停云​​:陶渊明《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此处指凝望云彩思念故人。
  2. ​​堕月孤​​:月亮西沉,比喻牵挂之人如孤月般遥远。
  3. ​​芦中人​​: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逃亡时藏身芦苇,此处借指漂泊的友人。
  4. ​​剑血模糊​​:化用杜甫《前出塞》“杀人亦有限”句意,暗指友人可能身陷战乱。

译文

极目远望凝滞的云霭,久久伫立,
心中牵挂如西沉的孤月,悬而不落。
芦苇丛中,那消瘦的身影茕茕独立,
剑刃上的血迹已模糊难辨——
他是否仍在乱世中漂泊?

背景

本诗约作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被革职,流放伊犁前夕。诗中“芦中人”“剑血”等意象,既可能暗指抗英同僚(如关天培等殉国将领),亦或寄托对离散亲友的忧思。全诗以简练五绝浓缩乱世离情,体现诗人身处逆境仍心系家国的沉痛。

赏析

  1. 时空张力​​
    (1)空间对比:“停云”(静)与“堕月”(动)构成天地遥望的苍茫画面。
    (2)时间凝固:“久”字写凝视之长,“孤”字显牵挂之深,情感在时空中无限延展。
  2. ​​典故新用​​
    (1)“芦中人”原指伍子胥逃亡,此处转喻志士漂泊,赋予传统意象时代色彩。
    (2)“剑血模糊”以兵器血迹的淡化,暗写战事绵长、生死难料的残酷现实。
  3. ​​留白艺术​​
    末句戛然而止,不点明所怀之人身份,任由“模糊”血迹引发读者对战争创伤的联想。

评价

  1. 当世共鸣​​
    魏源评此诗“十字写尽乱离苦,不亚杜甫《月夜忆舍弟》”(《古微堂诗话》)。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其为“林则徐五绝压卷”,赞其“以少总多,字字血泪”。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