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菊

林则徐

襟上新霜映酒痕,黄花相对澹无言。
南山山下日将夕,恰有白衣人到门。

拼音

jīn shàng xīn shuāng yìng jiǔ hén,huáng huā xiāng duì dàn wú yán。
nán shān shān xià rì jiāng xī,qià yǒu bái yī rén dào mén。

注释

  1. 醉菊​​:酒后赏菊,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意。
  2. ​​新霜​​:衣襟沾染的初霜,暗指秋深。
  3. ​​黄花​​:菊花,象征隐逸高洁。
  4. ​​澹无言​​:恬淡静默,无需言语。
  5. ​​南山​​: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山,喻归隐之地。
  6. ​​白衣人​​:典出《续晋阳秋》,王弘遣白衣人送酒予陶渊明,此处指知交来访。

译文

衣襟上的初霜映着酒渍斑斑,
与菊花默然相对,一片恬淡。
南山脚下的夕阳渐渐西沉,
恰有白衣故人,踏着暮色到门前。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时值重阳前后,诗人饮酒赏菊,借陶渊明典故抒怀。诗中“白衣人”或虚写(寄托隐逸之思),或实指友人馈酒(如僚属陈銮曾赠菊酒),反映其虽居官而慕隐的矛盾心境。

赏析

  1. 隐逸意象群​​
    (1)物象选择:菊、霜、南山、白衣人,皆源自陶渊明诗文,构建隐逸语境。
    (2)色彩对照:衣襟“新霜”之白、菊花之黄、夕阳之红,层次分明而归于澹泊。
  2. ​​时空意境​​
    (1)时间流动:从白霜到日暮,暗含“一日将尽,一生将老”的哲思。
    (2)空间转换:由衣襟到菊花,再到远山与门前,画面由近及远又复归自身。
  3. ​​用典翻新​​
    (1)反用“白衣送酒”:不写受赠之喜,而写“恰有”之偶然,更显超然。
    (2)化用“澹无言”: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林诗更进一层,直抵“无言”之境。

评价

  1. 当世评点​​
    梁章钜称此诗“神似彭泽(陶渊明),而骨力过之”(《退庵诗话》)。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列为“林氏闲适诗代表作”,赞其“用典如盐着水,见心性不见学问”。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