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女散花图

林则徐

独向祇园證净因,诸天香雨隔红尘。
多生结习难消尽,认取风花未著身。

拼音

dú xiàng qí yuán zhèng jìng yīn,zhū tiān xiāng yǔ gé hóng chén。
duō shēng jié xí nán xiāo jìn,rèn qǔ fēng huā wèi zhuó shēn。

注释

  1. 天女散花​​:佛教典故,出自《维摩诘经》,天女以散花试菩萨修行。
  2. ​​祇园​​:祇树给孤独园,佛陀说法圣地,象征佛门净土。
  3. ​​净因​​:清净的佛性,指修行根本。
  4. ​​诸天香雨​​:天界洒落的香花细雨,喻佛法滋润。
  5. ​​多生结习​​:累世积累的烦恼习气(结习,佛教术语)。
  6. ​​风花未著身​​:天女所散之花不沾修行者身,喻心无挂碍。

译文

独自在祇园中求证清净佛性,
诸天香花如雨,隔断红尘纷扰。
可叹多生累积的习气难以除尽,
且看那风中花朵——可曾沾染我身?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年间(约1830年代),林则徐为《天女散花图》所题。时值诗人仕途起伏,借佛教典故抒怀:既向往“香雨隔红尘”的超脱,又自省“结习难消”的尘缘,体现其儒释交融的思想境界。

赏析

  1. 佛理与诗境​​
    (1)空间对比:“祇园”与“红尘”构成出世与入世的张力。
    (2)意象象征:“香雨”喻佛法,“风花”试炼修行,物象皆含禅机。
  2. ​​自我观照​​
    (1)矛盾坦诚:“难消尽”直陈习气未除,反显修行之诚。
    (2)以问作结:“未著身”似问似答,留下悟道空间。
  3. ​​语言特色​​
    (1)佛典化用:“结习”“风花”出自《维摩诘经》,却无说教气。
    (2)虚实相生:前两句写画中景,后两句抒心中悟,画意与禅理交融。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赞其“二十字中具《维摩》一部”(《己亥杂诗》自注)。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此诗“以诗证禅,近王维《辋川》而多人间气”。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