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眺

郑珍

雨过桑麻长,晴光绿满田。
人行蚕豆外,蝶度菜花前。
台笠家家饷,比邻处处烟。
欢声同好语,针水晒秧天。

拼音

yǔ guò sāng má zhǎng,qíng guāng lǜ mǎn tián。
rén xíng cán dòu wài,dié dù cài huā qián。
tái lì jiā jiā xiǎng,bǐ lín chù chù yān。
huān shēng tóng hǎo yǔ,zhēn shuǐ shài yāng tiān。

注释

  1. 閒眺​​:悠闲远望,点明诗人乡居心境。
  2. ​​桑麻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桑麻日已长”,写雨后作物生机。
  3. ​​蚕豆外​​:田间小路在蚕豆田畔蜿蜒,“外”字显空间层次。
  4. ​​台笠​​:斗笠(《诗经·小雅·都人士》“台笠缁撮”),指农人头戴斗笠送饭。
  5. ​​针水​​:农谚“秧苗如针,水田似镜”,指初插秧苗的浅水田。
  6. ​​晒秧天​​:春日晴好,农人晾晒秧苗备插,暗合“好语欢声”。

译文

新雨过后,桑麻茁壮生长,晴光洒落,绿意铺满稻田。
农人穿行在蚕豆田外的小径,蝴蝶翩跹于油菜花前。
家家户户顶着斗笠往田头送饭,邻舍间炊烟袅袅处处相连。
欢声笑语伴着吉祥话,这正是“针水”映日、晾晒秧苗的好晴天!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九年(1829年)春,郑珍乡居贵州遵义沙滩时。诗人科场失利后暂返田园,以白描笔法记录黔北春耕景象。诗中“欢声”“好语”的农家乐事,与其落第心境形成微妙反差,而“针水晒秧”的农谚运用,更见其深植乡土的观察力。

赏析

  1. 田园画卷​​
    (1)色彩构图:首联“绿满田”为底色,颔联“蚕豆青”“菜花黄”点染细节。
    (2)动静相宜:人行蝶舞为动,台笠炊烟为静,远近层次分明。
  2. ​​声音叙事​​
    (1)隐性声音:“饷”“烟”暗示碗筷叮咚、柴火噼啪。
    (2)显性声音:尾联直接录入农家笑语,如闻其声。
  3. ​​农事智慧​​
    “针水晒秧”浓缩农耕经验——浅水如镜利于秧苗扎根,晴日晒苗可防虫害,非老农不能道。

评价

  1. 当世评点​​
    莫友芝赞此诗“字字从犁锄间得来”(《郘亭诗钞》)。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评:“以方言谚语入诗而雅驯如此,近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而更鲜活。”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