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不知晚,归襟赴夕凉。
流萤低共路,渔火远分光。
断续林风细,微茫草露香。
近篱无犬吠,镫月护山房。
拼音
jiǎn yuè bù zhī wǎn,guī jīn fù xī liáng。
liú yíng dī gòng lù,yú huǒ yuǎn fēn guāng。
duàn xù lín fēng xì,wēi máng cǎo lù xiāng。
jìn lí wú quǎn fèi,dèng yuè hù shān fáng。
注释
- 检阅:翻阅书籍或文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 归襟:归家的衣襟,代指诗人自身(杜甫《夜归》“夜来归来冲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
- 流萤共路:萤火虫低飞,似与归人同行(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
- 渔火分光:远处渔船灯火,与萤光遥相呼应(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镫月:灯光与月光交织(“镫”同“灯”,《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译文
翻阅书卷不觉天色已晚,披衣踏上归途,迎着夜凉。
流萤低飞,仿佛与我同路,渔火遥映,在远处散着微光。
林间微风时断时续,轻柔拂面,草上露水气息微茫,暗送清香。
走近篱笆,没有犬吠惊扰,只有灯月交辉,静静守护山房。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九年(1829年)夏,郑珍乡居贵州遵义沙滩时。诗人白日埋首书卷,至暮方归,途中细察夜境,以“萤火”“渔火”“林风”“草露”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夏夜归家图。“无犬吠”的安宁与“灯月护山房”的温馨,折射出诗人暂离科场压力后的闲适心境。
赏析
- 光影交织
(1)近景动态:“流萤低共路”写萤火虫的灵动陪伴。
(2)远景静态:“渔火远分光”以灯火点缀夜色,层次分明。 - 感官沉浸
(1)触觉:“夕凉”“林风细”表现夏夜清凉。
(2)嗅觉:“草露香”以气息烘托田园静谧。 - 结句寓意
“灯月护山房”双关——既写实景,亦喻书籍(灯下)与自然(月下)共同滋养精神家园。
评价
- 当世评点
莫友芝称此诗“十字真堪画作王维《辋川图》一帧”(《郘亭诗钞》)。 -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评:“郑子尹夜境诗最工,此篇近韦苏州(应物)而多野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