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

郑珍

高斋开户牖,佳日得晴暄。
风定瓶花落,云来砚气昏。
牧牛溪上路,迎虎社边村。
坐领山林趣,潜夫欲著论。

拼音

gāo zhāi kāi hù yǒu,jiā rì dé qíng xuān。
fēng dìng píng huā luò,yún lái yàn qì hūn。
mù niú xī shàng lù,yíng hǔ shè biān cūn。
zuò lǐng shān lín qù,qián fū yù zhù lùn。

注释

  1. ​高斋​​:诗人的书斋,位于贵州遵义沙滩故居高处。
  2. ​​晴暄​​:晴朗温暖(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3. ​​砚气昏​​:云气笼罩砚台,墨色显得暗淡(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
  4. ​​迎虎社​​:古代春社祭祀虎神以驱邪(《周礼·春官》“凡祭祀,饰其牲”),此处指村社风俗。
  5. ​​潜夫​​:隐居之士,典出王符《潜夫论》,此处诗人自指。

译文

高处的书斋推开窗扉,晴日里暖意融融。
风停时,瓶中花悄然坠落,云来时,砚上墨气渐昏蒙。
溪边小路上,牧童驱牛而过,村社旁,乡民正迎虎祭春。
独坐领略这山林野趣,我这隐者啊,欲提笔写一部《潜夫论》!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九年(1829年)春,郑珍乡居遵义时。诗人科场失利后暂返田园,于高斋中观四时变化、察乡野风俗。“潜夫著论”之语,既表隐居著书之志,亦暗含对时政的关切(东汉王符《潜夫论》为批判时政之作)。

赏析

  1. 斋中观物​​
    (1)微观动态:“瓶花落”写静中风动,“砚气昏”状光影变幻。
    (2)宏观视野:由书斋内转向溪路、村社,空间层次自然拓展。
  2. ​​民俗点缀​​
    “迎虎社”插入祭祀场景,为山林趣增添人文厚度,近陆游“箫鼓追随春社近”。
  3. ​​结句志趣​​
    “潜夫著论”双关——既言归隐著书,亦暗示如王符般“隐居求志”,未忘忧国。

评价

  1. 当世评点​​
    莫友芝和诗曰:“子尹(郑珍)高斋句,可抵陶公《归去来》。”(《郘亭诗钞》)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评:“以王符之骨,运陶谢之笔,清诗中之隐秀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