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

郑珍

东湖山皆似君山,秀髻明螺相抱环。
人住四围浅竹里,鸟呼一碧低松间。
晚钟出谷何处寺,落日耕云谁氏田。
听唱樵歌入林去,思欲从之烟渺然。

拼音

dōng hú shān jiē sì jūn shān,xiù jì míng luó xiāng bào huán。
rén zhù sì wéi qiǎn zhú lǐ,niǎo hū yī bì dī sōng jiān。
wǎn zhōng chū gǔ hé chù sì,luò rì gēng yún shuí shì tián。
tīng chàng qiáo gē rù lín qù,sī yù cóng zhī yān miǎo rán。

注释

  1. 东湖​​:疑指贵州遵义东郊湖泊(或为诗人虚拟命名),具体位置待考。
  2. ​​君山​​:湖南洞庭湖中名山,以秀美著称(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 ​​秀髻明螺​​:以女子发髻喻山形,以螺壳喻山色,状其秀润。
  4. ​​耕云​​:云影掠过田野如耕犁(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 ​​樵歌​​:樵夫所唱山歌(王维《桃源行》“樵客初传汉姓名”)。

译文

东湖的群山都似洞庭君山般灵秀,
如女子的螺髻环抱,明丽蜿蜒。
人家住在四周浅浅的竹林中,
鸟鸣声回荡在低垂的松枝间。
晚钟从山谷传来,不知是何处的寺院?
落日照着云影移动,那是谁家的农田?
听着樵夫的歌声渐入深林,
我多想随他而去——却只见暮烟渺渺,前路茫然。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七年(1827年),郑珍22岁,初游黔中山水时所作。诗中“君山”之喻,反映其对江南文化的向往;“樵歌”“暮烟”之叹,则流露青年士子对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态——既向往自由,又恐前途渺茫。

赏析

  1. 山水灵韵​​
    (1)比喻新奇:“秀髻明螺”以女性柔美写山形,较刘禹锡“青螺”更富动态。
    (2)声色交织:竹林的“浅绿”与松间的“碧色”,钟声与鸟鸣,构成视听通感。
  2. ​​田园哲思​​
    (1)空间悬问:“何处寺”“谁氏田”不求答案,意在渲染超然世外的氛围。
    (2)结句留白:“烟渺然”既写暮色,亦喻人生选择之迷惘,余韵悠长。
  3. ​​句法创新​​
    (1)倒装妙用:“鸟呼一碧低松间”将“碧”前置,突出色彩冲击力。
    (2)虚实相生:“耕云”兼写光影流动与农事意象,想象瑰丽。

评价

  1. 当世评点​​
    莫友芝称此诗“前四句是王摩诘(王维),后四句是孟襄阳(孟浩然)”(《郘亭诗钞》)。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评:“以楚骚之想运唐律之格,清诗中山水上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