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词二首·其二

郑珍

岁暮天寒独倚楼,千秋亭畔古今愁。
何人欲补情天破,我愿从君助石头。

拼音

suì mù tiān hán dú yǐ lóu,qiān qiū tíng pàn gǔ jīn chóu。
hé rén yù bǔ qíng tiān pò,wǒ yuàn cóng jūn zhù shí tou。

注释

  1. 千秋亭​​:典故不详,或为虚指,象征历史长河中的愁绪积淀。
  2. ​​情天破​​:化用女娲补天典故(《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喻指情天有缺憾。
  3. ​​助石头​​:暗用”精卫填海”意象(《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表达执着之情。

译文

年末天寒,独自倚靠高楼,
千秋亭畔,聚着古今愁绪。
若有人愿修补这残破的情天,
我定当追随左右——
为你搬运补天的五色石!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郑珍24岁,正值青年壮志未酬之时。诗人借”补情天”的奇幻想象,抒写对人生缺憾的深刻感悟。”助石头”之语,既显痴情,亦含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较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更显悲壮。

赏析

  1. 时空交织​​
    (1)”岁暮”与”千秋”形成个人生命与历史长河的对话,近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2)”古今愁”三字,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永恒的人类困境。
  2. ​​神话新诠​​
    (1)”情天破”颠覆女娲补天的传统寓意,赋予其爱情哲学内涵。
    (2)”助石头”以精卫精神写情场勇者,较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更富行动力。
  3. ​​情感力度​​
    (1)”独倚楼”的孤寂与”从君助”的热忱形成强烈反差。
    (2)结句斩钉截铁,体现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评价

  1. 清人评点​​
    莫友芝评此诗”合义山、长吉为一手”。
  2. ​​后世定位​​
    《清诗三百首》评:”二十八字中有《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之问。”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