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说邯郸歌舞场,客车停处草遮墙。
少年老去才人嫁,独对春城看夕阳。
拼音
jìn shuō hán dān gē wǔ chǎng,kè chē tíng chù cǎo zhē qiáng。
shào nián lǎo qù cái rén jià,dú duì chūn chéng kàn xī yáng。
注释
- 邯郸:今河北邯郸(《史记·货殖列传》”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战国时赵国都城,以繁华著称。
- 歌舞场:用卢生”黄粱一梦”典(《枕中记》”卢生邯郸道上遇吕翁”),喻繁华易逝。
- 才人嫁:指才貌双全的女子嫁作人妇(《汉书·外戚传》”武帝择宫人中年十四以上、二十以下为才人”),象征青春不再。
译文
人人都说邯郸曾是歌舞繁华地,
如今客车停驻处,只见野草掩颓墙。
少年已老,佳人他嫁,
只剩我独自面对这座春城——
看那夕阳缓缓沉落!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郑珍29岁,北游途经邯郸时。诗人借古都兴衰,抒写人生无常之感。”草遮墙”的荒凉与”看夕阳”的孤寂交织,既叹历史沧桑,亦含自身科举失意的隐痛,较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更显沉郁。
赏析
- 今昔对比
(1)”歌舞场”与”草遮墙”形成强烈反差,近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2)”少年老””才人嫁”的并置,写尽双重生命流逝,如杜甫”同学少年多不贱”。 - 意象经营
(1)”客车”象征人生过客身份,较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更显漂泊。
(2)”春城夕阳”以暖色写苍凉,近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结构张力
(1)前两句写空间变迁,后两句写时间流逝。
(2)结句”独看”二字,将历史感伤凝为个人生命体验,似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
评价
- 清人评点
莫友芝赞此诗”合少陵、义山为一手”。 - 后世定位
《清诗三百首》评:”二十八字中有《桃花扇》’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之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