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江路滑,泥涴肯同过。
愧我无鸡黍,其如二子何。
拼音
xuě róng jiāng lù huá,ní wò kěn tóng guò。
kuì wǒ wú jī shǔ,qí rú èr zǐ hé。
注释
- 价人两儿:指友人黎恂(字雪楼)的两个儿子(《遵义府志》”黎恂字雪楼,晚号拙叟”),具体名不详。
- 泥涴:泥水玷污(《说文解字》”涴,泥着物也”),此处指不嫌路污同行。
- 鸡黍:杀鸡炊黍待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典出范张鸡黍。
译文
积雪初融的江边小路泥泞湿滑,
难得你们不嫌污秽前来探望。
惭愧我无鸡黍佳肴款待,
该怎样——才能不负二位的一片诚心?
背景
本诗作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郑珍45岁,隐居贵州遵义时。诗人以”雪路泥泞”的实景,写友人子弟冒寒来访的深情。”无鸡黍”之愧,既显家贫,亦含对真挚情谊的珍视,较孟浩然”故人具鸡黍”更见窘迫中的温情。
赏析
- 情景交融
(1)”雪融路滑”既写实景,又喻人生困境,近柳宗元”孤舟蓑笠翁”。
(2)”泥涴肯过”四字,以细节显真情,似杜甫”肯访浣花老翁无”。 - 用典自然
(1)”鸡黍”典暗含对古风的追慕,较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更显惭愧。
(2)”其如”化用《论语》”如之何其可及也”,显谦逊不安。 - 情感层次
(1)前两句感客之诚,后两句抒己之愧。
(2)结句”其如”的问叹,将感激升华为道德自省,近陶渊明”知音苟不存”。
评价
- 当世评点
莫友芝赞:”二十字中有《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思。” - 后世定位
《清诗三百首》评:”较孟郊’慈母手中线’更见寒士交友之难。”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