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潭小泛二首·其二

魏源

风响一池荷,穿香面面过。
直穷荷尽处,空水受光多。

拼音

fēng xiǎng yī chí hé,chuān xiāng miàn miàn guò。
zhí qióng hé jìn chù,kōng shuǐ shòu guāng duō。

注释

  1. 风响荷​:风吹荷叶的声响(《群芳谱》”荷叶遇风,其声清越”),写听觉体验。
  2. ​​穿香​​:香气穿透(温庭筠”罗荐已擘鸳鸯被,绮衣复有蒲萄带”),指荷香随风流动。
  3. ​​空水​​:无荷覆盖的水面(王维”空山新雨后”),此处写光影变化。

译文

风吹过满池荷叶,沙沙作响,
荷香穿透空气,从四面八方拂面而来。
直到划入荷叶尽头——
空阔的水面,竟映照着更多的天光!

背景

本诗与前首作于同时同地,为魏源(1794-1857)夏夜续游乌龙潭之作。诗人以”风响荷香”的感官盛宴与”荷尽水光”的视觉顿悟相对,写禅意般的泛舟体验。”空水受光”之句,既显自然理趣,亦含对”有无之境”的哲思,较王维”空翠湿人衣”更显通透。

赏析

  1. 通感艺术​​
    (1)”风响”听觉与”穿香”嗅觉交融,近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2)”面面过”写香气立体环绕,似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空间感知。
  2. ​​禅意升华​​
    (1)”穷荷尽处”的探索与”空水光多”的顿悟,类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空”字既写物理空间,亦指心灵境界,近皎然”逸民对云效高致”。
  3. ​​炼字精警​​
    (1)”穿”字状香气锐利,”受”字写光影被动承纳,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更富力学美。
    (2)”多”字以简驭繁,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平淡深远。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楞严经》’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之悟。”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周敦颐’爱莲说’更得荷塘三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