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窗

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拼音

shào wén jī shēng mián,lǎo tīng jī shēng qǐ。
qiān gǔ wàn dài rén,xiāo mó shù shēng lǐ。

注释

  1. ​晓窗​​:清晨的窗前(陶渊明”晨兴理荒秽”),象征时间观察点。
  2. ​​鸡声​​:鸡鸣报晓(《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喻时间流逝。
  3. ​​消磨​​:消耗、度过(陆游”志士凄凉闲处老”),指生命在时间中磨损。

译文

年少时听着鸡鸣声入睡,
年老后听着鸡鸣声起床。
古往今来千万代人——
都在这几声鸡鸣里,消磨殆尽!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后期,魏源(1794-1857)五十岁后反思人生时所作。诗人以”鸡声”为时间刻度,写少年至老年的生命体验。”数声里”的顿悟,既显个体渺小,亦含对历史循环的洞见,较李白”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更显凝练深刻。

赏析

  1. 时间意象​​
    (1)”少眠”与”老起”形成人生对比,近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2)”数声”量化千古岁月,似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的时空压缩。
  2. ​​哲理升华​​
    (1)”消磨”二字解构历史宏大叙事,类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2)”万代人”与”数声里”的体量反差,近苏轼”寄蜉蝣于天地”。
  3. ​​炼字精警​​
    (1)”闻”与”听”的感官渐变,较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更显时间自觉。
    (2)”消磨”以磨损喻时间,如李贺”劫灰飞尽古今平”的狠重笔力。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周易·系辞》’变通配四时’之谛。”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陈子昂’前不见古人’更见时间压迫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