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

魏源

小屋灯尚明,前溪冻未结。
不知前山中,已是一夜雪。

拼音

xiǎo wū dēng shàng míng,qián xī dòng wèi jié。
bù zhī qián shān zhōng,yǐ shì yī yè xuě。

注释

  1. ​​初雪​​:第一场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象征季节更替。
  2. ​​冻未结​​:溪水尚未结冰(《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写初冬微寒。
  3. ​​一夜雪​​: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强调降雪之突然。

译文

小屋内灯火依然明亮,
门前溪水尚未冻结。
却不知前方深山之中——
早已落满一夜的积雪!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后期,魏源(1794-1857)隐居江南时。诗人以”灯明溪未冻”的居所安逸与”山深雪已积”的野外严寒相对,写人与自然的信息隔阂。”不知”之语,既显隐居者的超然,亦含对自然伟力的敬畏,较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显生活气息。

赏析

  1. 空间对照​​
    (1)”小屋”与”前山”形成近远视角切换,近王维”空山不见人”。
    (2)”溪未冻”与”一夜雪”的温差对比,似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2. ​​时间错位​​
    (1)”灯尚明”的当下与”一夜雪”的过往并置,类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2)”不知”二字打破认知局限,近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哲学意味。
  3. ​​炼字精微​​
    (1)”尚”字写灯火延续,”已”字状雪势迅疾,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更富时间张力。
    (2)”一夜”浓缩降雪过程,如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爆发力。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周易·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机。”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更见隐者静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