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载一船山,来游半湖月。
但闻水气香,不见荷花发。
拼音
ǒu zǎi yī chuán shān,lái yóu bàn hú yuè。
dàn wén shuǐ qì xiāng,bù jiàn hé huā fā。
注释
- 乌龙潭:南京名胜(《金陵览古》”乌龙潭在清凉山侧”),以夏日荷花著称。
- 载一船山:化用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指船影倒映山形。
- 水气香:初夏荷塘特有的清新气息(《群芳谱》”荷叶未展时,水气先含清香”)。
译文
偶然载满一船山影,
来赏半湖碎月。
只嗅得水面清气氤氲,
却不见——一朵荷花绽放。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魏源(1794-1857)寓居南京时。诗人以”船载山影”的奇幻与”月游半湖”的闲适,写初夏夜泛的幽趣。”水气香”的嗅觉体验,既显自然灵性,亦含对”未见花开”的期待,较孟浩然”荷风送香气”更显含蓄微妙。
赏析
- 虚实相生
(1)”载山”以实写虚(船载山影),近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的空间错觉。
(2)”半湖月”将完整月影分割,似苏轼”水枕能令山俯仰”的视角创新。 - 感官叙事
(1)”水气香”突出嗅觉,”不见花”留白视觉,类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偶”与”半”构成不完整美感,近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主张。 - 炼字精微
(1)”载”字赋予船超现实承载力,”游”字拟人化月光,较张孝祥”玉鉴琼田三万顷”更富灵性。
(2)”但闻”与”不见”形成感知反差,如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禅意。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二十四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妙。”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更见初夏神韵。”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