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秦氏园

魏源

屋借惠山屏,径随惠山转。
谁道园中湖,却涵园外巘。

拼音

wū jiè huì shān píng,jìng suí huì shān zhuǎn。
shuí dào yuán zhōng hú,què hán yuán wài yǎn。

注释

  1. 惠山​​:无锡名胜(《吴地记》”惠山在县西七里”),以泉水园林著称。
  2. ​​借山为屏​​:化用《园冶》”巧于因借”,指建筑以山为自然屏障。
  3. ​​涵巘​​:倒映山峦(《说文》”涵,水泽多也”),”巘”指小山(《诗经·大雅·公刘》”陟则在巘”)。

译文

屋舍以惠山为屏风而建,
小径顺着山势蜿蜒。
谁说园中的湖水——
只能映照园内景致?
它竟将园外的青山也揽入怀中!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魏源(1794-1857)游历无锡时。诗人以”借山为屏”的造园智慧与”湖涵远巘”的空间错觉,写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美学境界。”涵外巘”之句,既赞人工巧思,亦含对”内外一体”的哲思,较计成《园冶》”借景”理论更富诗意。

赏析

  1. 空间经营​​
    (1)”借屏”与”随转”构建主客互动,近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视角转换。
    (2)”涵外巘”突破物理边界,似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框景艺术。
  2. ​​辩证思维​​
    (1)”园中湖”与”园外山”消解内外对立,类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认知颠覆。
    (2)”谁道”反问打破常规,近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批判精神。
  3. ​​炼字精警​​
    (1)”借”字显主动设计,”涵”字写被动包容,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显人工与自然的博弈。
    (2)”巘”字选用生僻古语,如韩愈”险语破鬼胆”的修辞追求。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文心雕龙·神思》’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之致。”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沈复《浮生六记》’大中见小,小中见大’更得园理三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