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山终不俗,得月即幽静。
十里酒香云,一泓冰雪影。
拼音
gǔ shān zhōng bù sú,dé yuè jí yōu jìng。
shí lǐ jiǔ xiāng yún,yī hóng bīng xuě yǐng。
注释
- 虎丘:苏州名胜(《吴越春秋》”吴王阖闾葬虎丘”),以剑池、千人石著称。
- 骨山:指虎丘(相传山藏吴王遗骨),喻其虽为墓葬之地却不显阴森。
- 酒香云: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虎丘酒肆繁华。
- 冰雪影:指剑池水月(白居易”冰池通极浦”),喻月色清寒。
译文
这座埋骨之山终究不落俗套,
沐浴月光便显幽静。
十里长街酒香氤氲如云,
而剑池中——唯见一泓冰雪般的月影!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魏源(1794-1857)游历苏州时。诗人以”骨山得月”的生死哲思与”酒香冰影”的俗雅对照,写虎丘夜景的独特魅力。”冰雪影”之喻,既显月色澄澈,亦含对繁华背后的冷峻审视,较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显历史纵深。
赏析
- 立意创新
(1)”骨山不俗”颠覆墓葬阴森旧说,近苏轼”墓田鸦噪夕阳微”的达观。
(2)”酒香”与”冰影”构成红尘与超然的辩证,似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隐喻。 - 空间经营
(1)横向:”十里酒云”的市井与”一泓月影”的秘境并置,类柳永”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2)纵向:”骨山”的历史纵深与”月影”的当下澄澈交织,近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 炼字精警
(1)”得”字写月光主动降临,”即”字显幽静瞬时转化,较王维”月出惊山鸟”更富灵性。
(2)”泓”字状池水深邃,”冰雪”喻月光寒澈,如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庄子·德充符》’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之观。”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高启’雪满山中高士卧’更见历史冷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