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功成始属镂,君臣远胜靖康秋。
至今白马非胥种,于浪前头岳后头。
拼音
bì jìng gōng chéng shǐ shǔ lòu,jūn chén yuǎn shèng jìng kāng qiū。
zhì jīn bái mǎ fēi xū zhǒng,yú làng qián tou yuè hòu tou。
注释
- 于忠肃祠:祭祀明代名臣于谦的祠堂(《明史·于谦传》”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于谦谥号”忠肃”。
- 属镂:宝剑名(《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此处喻功臣被戮。
- 靖康秋:指北宋靖康之耻(1127年金兵破汴京),与于谦保卫北京(1457年)形成对比。
- 白马非胥种:化用伍子胥”白马素车”典故(《吴越春秋》”子胥死,投尸江中,化为涛神”),反用于谦清白。
译文
纵然功成后终遭杀戮,
这对君臣的结局仍远胜靖康之耻。
至今钱塘江的白马浪涛——
并非伍子胥的怨气所化,
而是先有于谦的忠魂,
后有岳飞的英灵在激荡!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魏源(1794-1857)拜谒杭州于谦祠时所作。诗人以”属镂剑”的悲剧与”靖康耻”的对比,写于谦的历史价值。”白马浪”之喻,既为于谦昭雪,亦含对”忠奸倒置”的愤懑,较张煌言”日月双悬于氏墓”更显史家笔法。
赏析
- 史论笔法
(1)”功成属镂”与”靖康秋”构成历史纵比,近杜牧”江东子弟多才俊”。
(2)”白马非胥”颠覆传统典故,似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的翻案精神。 - 意象重构
(1)”于浪岳涛”将钱塘潮人格化,类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时空叠印。
(2)”前头/后头”的空间排序,暗含”于岳并尊”的价值判断。 - 炼字精警
(1)”毕竟”写历史必然,”远胜”作价值裁定,较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更显锋芒。
(2)”非胥种”三字斩钉截铁,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论断力度。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八字中有《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之义法。”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袁枚”不照英雄照美人”更见历史洞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