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太仓水手陈阿三

魏源

百廿年前旧掌篙,自言身阅四朝漕。
只今一舸千金费,当日堪酬四百艘。

拼音

bǎi nián qián jiù zhǎng gāo,zì yán shēn yuè sì cháo cáo。
zhǐ jīn yī gě qiān jīn fèi,dāng rì kān chóu sì bǎi sōu。

注释

  1. 太仓​​:江苏太仓(《明史·食货志》”太仓为天下粮仓”),明清漕运重镇。
  2. ​​四朝漕​​:指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漕运(《清史稿·食货志》”漕运为国脉所系”)。
  3. ​​四百艘​​:极言昔日漕船数量(《漕运全书》”岁运四百余万石”),对比当下衰败。

译文

一百二十年前的老舵手,
自称亲历四朝漕运兴衰。
如今一艘船要耗费千金,
搁在当年——足够支付四百艘船的工钱!

背景

本诗作于清咸丰初年(约1851年),魏源(1794-1857)考察漕运时遇老水手有感而作。诗人以”四朝漕工”的个人史为缩影,写晚清漕运体系的崩坏。”四百艘”的今昔对比,既刺吏治腐败,亦含对海运替代漕运的隐忧,较白居易”卖炭翁”更显制度批判。

赏析

  1. 以小见大​​
    (1)”老舵手”个体经验折射国运变迁,近元稹”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千金/四百艘”的数字对比,似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张力。
  2. ​​经济史观​​
    (1)”漕运衰败”暗指道光后改行海运(《魏源集》”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类王安石”市易法”般的制度反思。
    (2)”四朝”时间跨度强化历史纵深感,近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3. ​​炼字精警​​
    (1)”阅”字写亲历沧桑,”酬”字显价值落差,较陆游”千年史册耻无名”更具体量感。
    (2)”堪”字以反诘收束,如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批判力度。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八字中有《盐铁论》’取民赋敛,犹割股以啖腹’之痛。”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吴伟业’芦沟衰柳照征鞍’更见漕运兴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