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汤雨生罗浮采芝图

魏源

偶求黄石书一卷,来访商山四皓芝。
及到人间称小草,出山方悔入山迟。

拼音

ǒu qiú huáng shí shū yī juàn,lái fǎng shāng shān sì hào zhī。
jí dào rén jiān chēng xiǎo cǎo,chū shān fāng huǐ rù shān chí。

注释

  1. 汤雨生​​:汤贻汾(1778-1853),字雨生,清代画家,此图为其所作《罗浮采芝图》。
  2. ​​黄石书​​:指黄石公授张良的《太公兵法》(《史记·留侯世家》”黄石公授张良书”),喻求取济世之学。
  3. ​​商山四皓​​:秦末四位隐士(《汉书·张良传》”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此处借指高隐。
  4. ​​小草​​:典出《世说新语》”谢安出山为小草”,喻隐居者出仕后的平庸。

译文

偶然求得黄石公的兵书一卷,
又来寻访商山四皓的灵芝。
待到出山后,在人间只被称作”小草”——
才后悔当初入山求道太迟!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年间,魏源(1794-1857)为汤贻汾《罗浮采芝图》题咏。诗人以”求书采芝”的出世追求与”小草”的入世平庸相对,写士人”仕隐两难”的困境。”悔入山迟”之叹,既刺功名虚妄,亦含对”出山无成”的自嘲,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更显矛盾心态。

赏析

  1. 用典深意​​
    (1)”黄石书”与”四皓芝”并置,构建儒道互补的理想,近杜甫”致君尧舜上”。
    (2)”小草”反用谢安典故,似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的自我解构。
  2. ​​心理刻画​​
    (1)”偶求”写随缘,”来访”显刻意,揭示求道者的矛盾,类陶渊明”心远地自偏”。
    (2)”悔迟”二字浓缩人生悖论,近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幻灭感。
  3. ​​炼字精警​​
    (1)”称”字写世俗评判,”悔”字状心理落差,较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更显锐利。
    (2)”及到”与”方悔”构成时间因果,如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顿悟结构。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八字中有《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之觉。”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王维’晚年唯好静’更见士人进退维谷。”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