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孤唳为谁哀,无复双栖影绿苔。
岂是孤山林处士,只应花下一雏来。
拼音
yuè qián gū lì wèi shuí āi,wú fù shuāng qī yǐng lǜ tái。
qǐ shì gū shān lín chǔ shì,zhǐ yīng huā xià yī chú lái。
注释
- 悼鹤:哀悼逝去的鹤(《鲍照集》”别鹤怨”),此处或为悼亡友的隐喻。
- 孤唳:鹤的孤独鸣叫(《吴越春秋》”鹤唳于野”),象征哀伤。
- 林处士:指北宋隐士林逋(《宋史·隐逸传》”林逋隐居孤山,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著称。
译文
一月前那声孤鸣为谁而哀?
绿苔上再不见双鹤相依的身影。
莫非是孤山的林处士——
遣来一只雏鹤,在花下与我作伴?
背景
本诗约作于清道光末年,魏源(1794-1857)悼念亡鹤(或借鹤悼友)时所作。诗人以”孤唳绿苔”的凄凉与”花下雏鹤”的幻象相对,写生死相隔的哀思。”林处士”之问,既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亦含对生命无常的慨叹,较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更显空幻。
赏析
- 意象经营
(1)”孤唳”与”双栖”构成生死对照,近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2)”花下雏”以虚写实,似苏轼”孤山孤绝处,有鹤忆逋仙”的时空穿越。 - 情感层次
(1)”为谁哀”的诘问与”岂是”的猜想交织,类杜甫”感时花溅泪”的移情。
(2)”只应”二字将现实哀伤升华为诗意想象,近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 炼字精警
(1)”无复”写永恒失去,”应”字状自我宽慰,较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更富心理深度。
(2)”雏”字以小衬大,如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反衬手法。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八字中有《诗经·小雅·白华》’有鹙在梁,有鹤在林’之悲。”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见物我同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