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学隶图

魏源

班昭家住汉碑林,池墨多从泮水临。
底事鲰生来问字,正逢弦断蔡邕琴。

拼音

bān zhāo jiā zhù hàn bēi lín,chí mò duō cóng pàn shuǐ lín。
dǐ shì zōu shēng lái wèn zì,zhèng féng xián duàn cài yōng qín。

注释

  1. ​​学隶图​​:描绘学习隶书的画作(《书史会要》”隶书始于秦程邈”),此处或为友人习字图。
  2. ​​班昭​​:东汉才女(《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续《汉书》”),此处喻图中精于书法的女性。
  3. ​​泮水​​:学宫前半月形水池(《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代指正统书学渊源。
  4. ​​蔡邕琴​​:东汉蔡邕焦尾琴(《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此处喻文化传承中断。

译文

班昭的居所就在汉碑林中,
临池研墨多取法于泮水的古意。
为何此时有浅陋书生来问字——
偏赶上蔡邕的琴弦骤然崩断!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年间,魏源(1794-1857)为友人《学隶图》题咏。诗人以”班昭汉碑”的书学正统与”蔡邕弦断”的文化危机相对,写书法传承的困境。”鲰生问字”之场景,既显学问追问,亦含对”琴断无人续”的忧思,较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更显历史厚重。

赏析

  1. 双典并置​​
    (1)”班昭”与”蔡邕”构建汉学双峰,近杜甫”读书破万卷”的学术景仰。
    (2)”泮水临池”写师法正统,”弦断琴毁”喻文脉断裂,似韩愈”嗟余有两耳”的危机意识。
  2. ​​时空错位​​
    (1)”汉碑林”的历史纵深与”鲰生问”的当下焦虑交织,类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
    (2)”正逢”二字将偶然事件升华为时代隐喻,近辛弃疾”何处望神州”的沉痛。
  3. ​​炼字精警​​
    (1)”多从”写取法严谨,”底事”显诘问急切,较黄庭坚”世人但学《兰亭》面”更富批判性。
    (2)”弦断”以声喻绝学,如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八字中有《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之叹。”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康有为’尊碑卑唐’更见书学忧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