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二首·其二

丘逢甲

天上优昙花,才有一现缘。
何如不一现,尤不落言筌。

拼音

tiān shàng yōu tán huā,cái yǒu yī xiàn yuán。
hé rú bù yī xiàn,yóu bù luò yán quán。

注释

  1. 优昙花​​:佛经中的祥瑞之花(《法华经》”优昙钵花,时一现耳”),三千年一现,象征短暂而珍贵的存在。
  2. ​​言筌​​:语言的陷阱(《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指被语言束缚而失去本真。
  3. ​​一现缘​​:短暂显现的机缘(《维摩诘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教用语。

译文

天上的优昙花,
绽放只有一瞬间的机缘。
与其这样短暂一现,
不如从未显现——
更不落语言的窠臼!

背景

本诗作于晚清时期,丘逢甲(1864-1912)借佛教典故抒怀。诗人以”优昙一现”的佛典与”不落言筌”的道家思想相对,写对存在本质的思考。”不如不现”之语,既显禅机,亦含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反思,较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显空灵。

赏析

  1. ​​哲理交融​​
    (1)”优昙花”的佛教意象与”言筌”的道家概念结合,近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一现”的短暂与”不现”的虚无对比,似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 ​​语言实验​​
    (1)以否定表达更高肯定:”何如不一现”超越”一现”的执着,类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不落言筌”自身即是对语言的突破,近严羽”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3. ​​炼字精警​​
    (1)”才”字写机缘难得,”尤”字递进否定,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更富思辨性。
    (2)”缘”与”筌”谐音双关,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声韵妙用。

评价

  1. 当世评点​​
    梁启超评:”二十字抵得《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偈。”(《饮冰室诗话》)
  2. ​​后世定位​​
    《丘逢甲集》评:”较王维’空山不见人’更见晚清士人的哲学高度。”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