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二首·其一

丘逢甲

万物媚阳春,花花竞红紫。
东风昨夜来,吹落青梅子。

拼音

wàn wù mèi yáng chūn,huā huā jìng hóng zǐ。
dōng fēng zuó yè lái,chuī luò qīng méi zǐ。

注释

  1. 阳春​​:温暖的春天(《楚辞·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象征生机勃勃的景象。
  2. ​​青梅子​​:未成熟的梅子(《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常喻青春或早逝。
  3. ​​竞红紫​​:百花争艳(《韩愈·晚春》”百般红紫斗芳菲”),写春日繁华。

译文

万物在阳春中争媚,
百花竞相绽放红紫。
谁知昨夜东风吹过——
却将青梅子吹落满地!

背景

本诗作于晚清时期,丘逢甲(1864-1912)借春景抒怀。诗人以”万物争春”的绚烂与”青梅吹落”的凋零相对,写盛衰无常的感慨。”吹落”之笔,既写自然现象,亦暗喻英才早逝或理想幻灭,较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显沉痛。

赏析

  1. 对比艺术​​
    (1)”竞红紫”的热闹与”吹落”的寂寥形成反差,近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万物媚”的普遍与”青梅子”的特写互补,似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2. ​​隐喻手法​​
    (1)”东风”既指春风,亦喻时代变革之力,类李商隐”东风无力百花残”。
    (2)”青梅子”可指代青春、理想或人才,近辛弃疾”惜春长怕花开早”。
  3. ​​炼字精警​​
    (1)”媚”字写万物逢迎,”竞”字状百花争艳,较朱熹”万紫千红总是春”更富动态。
    (2)”吹落”以瞬间动作打破繁华,如苏轼”枝上柳绵吹又少”的顿挫。

评价

  1. 当世评点​​
    梁启超评:”‘吹落青梅子’五字,可作晚清人才凋零图题。”(《饮冰室诗话》)
  2. ​​后世定位​​
    《丘逢甲集》评:”较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更见时代悲剧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