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耻帝秦,田横羞臣汉。
海上怀古人,登舟发浩叹。
拼音
lǔ lián chǐ dì qín,tián héng xiū chén hàn。
hǎi shàng huái gǔ rén,dēng zhōu fā hào tàn。
注释
- 鲁连:鲁仲连(《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连不肯帝秦”),战国齐人,以义不帝秦著称。
- 田横:秦末齐王族(《史记·田儋列传》”田横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岛中”),汉高祖招降,田横赴洛阳途中自杀。
- 登莱:登州与莱州(《元和郡县志》”登州、莱州并属河南道”),今山东蓬莱、莱阳一带,近渤海。
- 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值甲午战争前五年,诗人已有忧国之思。
译文
鲁仲连以尊秦为耻,
田横羞于向汉称臣。
我在海上追怀古人,
登舟之时不禁发出浩然长叹!
背景
本诗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1864—1912)舟行登莱海域时所作。诗人借鲁仲连、田横不事强权的典故,抒写士人气节。”浩叹”二字,既怀古人之风骨,亦忧国势之衰微,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更显悲怆。
赏析
- 用典精当
(1)”耻帝秦”与”羞臣汉”对举,突显不事二姓的节义,近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2)”海上”呼应田横海岛结局,”登舟”暗合诗人漂泊现状,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情感递进
(1)前两句平列史事,后两句转入抒情,类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结构。
(2)”怀古”的沉思与”浩叹”的爆发形成张力,近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炼字精警
(1)”耻””羞”二字直指气节核心,”浩”字状叹息之深广,较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更显沉郁。
(2)”发”字以动作收束全诗,如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顿挫。
评价
- 当世评点
未见记载,然诗中气节自显。 - 后世定位
《丘逢甲集》评:”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见士人精神血脉。”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