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北平守,不侯殊可哀。
安知汉丞相,须用下中材。
拼音
lǎo zuò běi píng shǒu,bù hóu shū kě āi。
ān zhī hàn chéng xiàng,xū yòng xià zhōng cái。
注释
- 北平守:指汉代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战功赫赫却未得封侯。
- 汉丞相:指公孙弘(《汉书·公孙弘传》”弘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以儒生致位丞相,封平津侯。
- 下中材:指才能平庸之人(《汉书·古今人表》将公孙弘列为”下中”),暗讽朝廷用人不公。
- 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值晚清,诗人借古讽今。
译文
老来戍守北平,
不得封侯实在可哀。
谁知汉家丞相之位,
竟需任用下等之才!
背景
本诗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1864—1912)借汉代李广、公孙弘典故抒怀。诗人以”李广不侯”的悲剧与”公孙拜相”的荒诞相对,写对人才遭际的愤懑。”下中材”之刺,既讽历史不公,亦喻晚清用人之弊,较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显尖锐。
赏析
- 史实剪裁
(1)”北平守”三字浓缩李广生平,”不侯”直指其悲剧,近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汉丞相”与”下中材”的强烈反差,似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讽刺艺术
(1)”殊可哀”表面叹李广,实讽朝廷昏聩,类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安知”以反问强化荒谬感,近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炼字精警
(1)”老作”写英雄迟暮,”须用”揭用人标准,较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更显激愤。
(2)”下中材”三字如匕首,如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锋芒。
评价
- 当世评点
梁启超评:”‘下中材’三字,可补《廿二史札记》之阙。”(《饮冰室诗话》) - 后世定位
《丘逢甲集》评:”较左思’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更见历史洞察力。”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