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徐铉

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远巷蹋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
愿得明朝把杯酒,与君同醉杏园霞。

拼音

cháng nián hán shí zài jīng huá ,jīn suì qīng míng zài hǎi yá 。
yuǎn xiàng tà gē shēn yè yuè ,gé qiáng chuī guǎn shù zhī huā 。
yuān hóng dé lù zhēng xiān zhù ,sōng bǎi líng hán dú hòu diāo 。
yuàn dé míng cháo bǎ bēi jiǔ ,yǔ jun1 tóng zuì xìng yuán xiá 。

注释

  • 成判官:名不详,当为徐铉同僚
  • 海涯:指南方偏远之地(时徐铉贬谪舒州)
  • 蹋歌:踏地击节而歌
  • 鸳鸿:喻朝中得志者
  • 杏园:唐代进士赐宴之地

译文

往岁寒食都在京城度过,今年清明却在边远他乡。
深巷传来月下踏歌声,隔墙听见数枝花畔的管乐悠扬。
得志者如鸳鸿争先高飞,唯松柏耐寒最晚凋零。
但愿明日能共举酒杯,与君同醉杏园朝霞之中。

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徐铉由南唐入宋后贬谪舒州期间。诗人借寒食节友人探望之机,将故国之思、身世之感与节令体验相融合,体现了五代文臣入宋后的复杂心境。

赏析

  1. 艺术手法:
  • 时空对照:京华/海涯的今昔对比
  • 视听交响:深夜踏歌与花间管乐的多维呈现
  • 比兴寄托:鸳鸿/松柏的隐喻系统
  • 结句逆转:由贬谪悲情转为豁达期许
  1. 情感维度:
  • 表层:寒食客居的孤寂
  • 中层:对政治得失的思考
  • 深层:文化认同的坚守
  • “杏园霞”暗含士大夫精神追求
  1. 诗史价值:
  • 五代诗歌向宋诗过渡的代表作
  • 寒食题材诗歌的士人精神升华
  • 早期宋诗”以议论为诗”的雏形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宋诗钞》:”徐鼎臣此作,犹带唐音”
  • 《瀛奎律髓》:”‘松柏’一联,见士大夫骨相”
  1.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南唐遗民诗的典型文本”
  • 傅璇琮认为:”唐宋之际士人精神变迁的诗证”
  1. 文学史定位:
  • 五代寒食题材的压卷之作
  • 宋初”白体”诗风的重要实践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