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拼音

sì yuè qīng hé yǔ zhà qíng
nán shān dāng hù zhuǎn fēn míng
gèng wú liǔ xù yīn fēng qǐ
wéi yǒu kuí huā xiàng rì qīng

注释

  1. 清和:农历四月的别称,亦指天气清明和暖。
  2. 雨乍晴:雨后初晴,“乍”意为突然。
  3. 当户:正对着门窗。
  4. 转分明:雨后山色由朦胧转为清晰。
  5. 柳絮因风起:化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反其意而用之。
  6. 葵花向日倾:以葵花向阳喻忠贞不渝之志。

译文

四月天气清明和暖,骤雨初歇放晴,
南山的轮廓正对门窗,在雨洗后愈发清晰。
不再有柳絮随风飘舞纷扰视线,
唯有那忠贞的葵花,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京赴洛阳任西京御史台闲职,期间潜心编修《资治通鉴》。诗中“客中”即指寓居洛阳的客居状态。初夏雨后,诗人触景生情,借自然景象暗喻政治立场与人格追求。

赏析

  1. 意象对比:
    • 柳絮:象征随波逐流、立场不坚之人(暗指变法派)。
    • 葵花:喻己如葵花忠贞守节,不改初心。
  2. 结构特色:
    前两句写雨后山色之“清”,后两句借物明志之“贞”,形成“清景”与“贞心”的呼应。
  3. 情感表达:
    表面写景清新明快,实则暗含政治隐喻,展现儒家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坚守。

评价

  1. 朱熹评:“温公此诗,气象从容,托物见志,深得风人之旨”(《朱子语类》)。
  2. 清代沈德潜称:“末二句自占身份,绝不作牢骚语,而劲节自见”(《唐诗别裁集》批语转引)。
  3.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葵花意象自《诗经》‘葵藿倾太阳’一脉相承,司马光化古为新,更显精警”。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