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

司马光

梦觉繁声绝,林光透隙来。
开门惊乌鸟,余滴堕苍苔。

拼音

mèng jué fán shēng jué
lín guāng tòu xì lái
kāi mén jīng wū niǎo
yú dī duò cāng tái

注释

  1. 晓霁:清晨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2. 繁声绝:雨声、风声等嘈杂声响消失。
  3. 林光透隙:晨光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射。
  4. 余滴:雨后残留在枝叶上的水滴。
  5. 苍苔:青苔,暗示幽静潮湿的环境。

译文

从梦中醒来,嘈杂的雨声已停歇,
林间的晨光穿过枝叶缝隙洒落。
推门惊飞了栖息的鸟雀,
残留的雨滴簌簌坠入青苔之中。

背景

此诗约作于司马光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期间(1071-1085年)。诗人借宿山寺或隐居之所,捕捉雨后初晴的瞬间景象,通过细微的观察展现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亦暗含对朝堂纷争的疏离感。

赏析

  1. 感官层次:
    • 听觉:从“繁声绝”到“惊乌鸟”,由静至动再归于静。
    • 视觉:林间光影与青苔水痕的明暗对比。
  2. 意境构造:
    以“梦觉”开篇,模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营造空灵氛围;末句“余滴堕苍苔”以声衬静,深得王维山水诗遗韵。
  3. 情感表达:
    表面写雨后晨景,实则隐喻远离政治喧嚣后心灵的澄明,体现道家“虚静”思想与儒家“独善”精神的融合。

评价

  1. 宋代《温公诗话》载:“此诗二十字中含无限静趣,置之王孟集中几不可辨”。
  2. 清代纪昀评:“四句如展水墨小品,枯淡中自见生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 近代学者陈衍认为:“温公诗多质直,唯此类小绝句得唐人三昧”(《宋诗精华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