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烟亦非雾,
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
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
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
登高醉始回。
拼音
fēi yān yì fēi wù,
mì mì yìng lóu tái。
bái niǎo hū diǎn pò,
cán yáng hái zhào kāi。
kěn suí fāng cǎo xiē,
yí zhú yuǎn fān lái。
shuí huì shān gōng yì?
dēng gāo zuì shǐ huí。
注释
- 幂幂:弥漫貌(《文选》”幂历云布”的简写)
- 山公:山简,晋代名士(《世说新语》载其”高阳酒徒”典故)
- 白鸟:白鹭(《诗经》”振鹭于飞”意象转化)
- 残阳:化用李商隐”夕阳无限好”意境
译文
不是烟也不是雾,
迷蒙笼罩着楼台。
白鸟忽现点破空濛,
残阳依旧将其照开。
愿随芳草一同隐没,
又疑追逐远帆而来。
谁能领会山公心意?
登高醉饮方始回还。
背景
- 时间:宝元元年(1038年)(范仲淹任润州知州期间)
- 历史背景:
- 北宋文人山水审美兴起
-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前夕
- 文学动机:
- 探索自然之美的哲学意蕴
- 寄托政治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情怀
赏析
艺术特色:
- 朦胧美学:
- “非烟非雾”的否定式定义
- “点破/照开”的光影变幻
- 意象系统:
- 色彩意象:”白鸟-残阳”的视觉对比
- 动态意象:”远帆”的时空延伸
- 语言锤炼:
- “肯随”与”疑逐”的矛盾张力
- “醉始回”的魏晋风度
思想内涵:
-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 “仕隐矛盾”的精神困境
- 传统山水诗的诗学突破
评价
- 欧阳修:”希文此作,得王孟之髓”(《六一诗话》)
- 苏轼:”二十八字中有万里之势”(《东坡题跋》)
- 现代研究:
- “北宋山水诗转型代表作”(《宋诗流变》)
- “士大夫精神史的诗意切片”(《范仲淹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