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拼音

gù rén tōng guì jué xiāng guò
mén wài zhēn kān zhì què luó
wǒ yǐ yōu yōng tóng gèng lǎn
yǔ lái chūn cǎo yī fān duō

注释

  1. 闲居:退职闲居,此诗作于司马光退居洛阳期间。
  2. 通贵:显达的权贵友人。
  3. 绝相过:不再相互往来。
  4. 置雀罗: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典。
  5. 幽慵:幽居懒散。
  6. 僮更懒:僮仆比主人更懒散,极写闲居之状。
  7. 一番多:春雨后野草猛然生长,暗喻世态炎凉。

译文

旧日显贵友人早已断绝来往,
门前冷清真可张网捕捉鸟雀。
我本就幽居懒散,僮仆更懈怠,
一场春雨过后,杂草丛生满院。

背景

此诗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朝退居洛阳独乐园。诗中“闲居”实为政治失意后的自我解嘲,通过描写门庭冷落与僮仆懒散,暗讽趋炎附势的官场风气,亦展现甘守清贫的士人风骨。

赏析

  1. 反讽笔法:
    • 以“通贵绝相过”与“雨来春草多”对照,揭露人情冷暖。
    • “僮更懒”的夸张描写,强化疏离官场的自适心境。
  2. 意象隐喻:
    • “雀罗”化用汉代翟公典故,暗指政治盟友的背离。
    • “春草”既是实景,又喻指朝中新贵势力蔓延。
  3. 情感张力:
    表面自嘲懒散,实则“门外雀罗”句隐含强烈孤愤,末句以自然意象收束,显豁达胸怀。

评价

  1. 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温公此诗,于淡泊中见峻洁,可比乐天《问刘十九》而更含锋颖”。
  2.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末句‘雨来春草’之喻,深得杜子美‘城春草木深’遗意”。
  3. 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二十八字写尽世态,非历尽宦海者不能道”。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