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

范仲淹

五老闲游依舳舻,
碧梯云径好程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
雨过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
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
一听升沉造化炉。

拼音

wǔ lǎo xián yóu yī zhú lú,
bì tī yún jìng hǎo chéng tú。
yún kāi pù yǐng qiān mén guà,
yǔ guò sōng huáng shí lǐ pū。
kè ài wǎng lái hé suǒ dé,
sēng yán róng rǔ cǐ jiān wú。
cóng jīn yù shí xiāo yáo zhǐ,
yī tīng shēng chén zào huà lú。

注释​

  1. ​​五老​​:庐山五老峰(《太平寰宇记》载其”如五老并肩”)
  2. ​​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汉书·武帝纪》典故)
  3. ​​造化炉​​:典出《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4. ​​松簧​​:松涛如笙簧(《昭明文选》”松籁似笙镛”意象)

译文​

五老峰悠闲地依傍着江船,
青石梯云中路途美好。
云开时瀑布如千门悬挂,
雨过后松涛似十里铺展。
游人往来究竟寻求什么?
僧人说这里本无荣辱。
从今更懂逍遥真意,
静观升沉如同造化洪炉。

背景​

  • ​​时间​​: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贬知饶州途中)
  • ​​历史背景​​:
    • 北宋儒释道三教融合
    • 庐山佛教文化鼎盛
  • ​​文学动机​​:
    • 排解政治挫折
    • 探索儒道思想平衡

赏析​

​​艺术特色​​:

  1. ​​视听通感​​:
    • 视觉:”瀑影千门”的巨幅山水
    • 听觉:”松簧十里”的自然交响
  2. ​​哲学结构​​:追问——彻悟-现实景观——生命意义——天道永恒

​​思想内涵​​:

  • “荣辱无间”的仕途反思
  • “逍遥造化”的道家境界
  • 传统山水诗的思想突破

评价​

  • ​​苏轼​​:”范文正此作,可续陶令《游斜川》”(《东坡题跋》)
  • ​​朱熹​​:”见儒者穷理尽性之功”(《朱子语类》)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