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拼音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xiǎo kòu chái féi jiǔ bù kāi。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ú zhù,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注释​

  1. 游园不值:拜访友人园林未遇,未能入园。
  2. 屐齿:木屐底部的齿痕,代指出行痕迹。
  3. 苍苔:青苔,象征隐逸与幽静。
  4. 柴扉:柴门,指简朴的园门,暗示主人身份清雅。
  5. 关不住:既指物理阻隔,亦暗喻春意蓬勃不可阻挡。
  6. 红杏出墙:字面指红杏枝条伸出墙外,引申为美好事物突破限制。

译文​

或许主人爱惜青苔,怕被木屐踩出痕迹,
我轻叩柴门许久,却无人应答未得入园。
满园的春色终究关不住,
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泄露了园中的生机。

​背景​

  1. 历史背景:南宋中期(约12世纪),叶绍翁游历江南,拜访友人未遇,触景生情而作。
  2. 情感表达:以“不值”为引,借“红杏出墙”暗含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亦隐含对世事的豁达。
  3. 作者身份:叶绍翁属江湖派诗人,作品多写田园山水与隐逸生活,此诗为其代表作之一。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以小见大:通过“一枝红杏”写尽满园春色,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不遇”之憾,后两句虚写园内春光,形成对比张力。
    • 双关隐喻:“红杏出墙”既写自然景象,亦暗含对自由与突破的向往。
  2. 语言风格:
    • 凝练含蓄,无雕琢痕迹,却蕴含哲理与诗意。
    • 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因意象鲜活、寓意深刻。

​评价​

  1. 后世赞誉:
    • 明代诗论家谢榛评:“‘春色满园关不住’,如摩诘画中有诗。”
    • 近代王国维称:“以一枝红杏勾连天地,此诗得宋诗理趣之精髓。”
  2. 文化影响:
    • “红杏出墙”演变为成语,常被借用为突破束缚的象征。
    • 此诗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成为古典诗歌中“言志抒情”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