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入咏

司马光

暂留红旆拥双旌,闲上高楼感慨生。
千里山川形势地,万年沙土是非城。
旌旗迥拂星辰气,鼓角寒悲日夜声。
莫笑冯唐嗟晚宦,前朝卫霍本书生。

拼音

Zàn liú hóng pèi yōng shuāng jīng,xián shàng gāo lóu gǎn kǎi shēng。
Qiān lǐ shān chuān xíng shì dì,wàn nián shā tǔ shì fēi chéng。
Jīng qí jiǒng fú xīng chén qì,gǔ jiǎo hán bēi rì yè shēng。
Mò xiào féng táng jiē wǎn huàn,qián cháo wèi huò běn shū shēng。

注释

  1. 经略庞龙图:指庞籍,字醇之,时任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
  2. 双旌:唐代节度使仪仗,此处代指庞籍的军政职权。
  3. 是非城:延州(今陕西延安)为宋夏战争前线,屡遭攻伐,故称“是非之地”。
  4. 卫霍: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皆出身卑微,喻指庞籍以文官掌兵亦可建功。
  5. 冯唐:汉文帝时老臣,晚年仍居郎官,诗中司马光自喻,时年28岁任并州通判,自觉未展抱负。

译文

暂驻红旌仪仗簇拥的军城,闲登高楼顿生无限感慨。
这千里山川乃兵家必争之地,万年沙土垒就烽火是非之城。
旌旗飘动似能拂动星空气象,鼓角声寒日夜悲鸣不息。
莫笑我如冯唐嗟叹宦途晚达,前朝卫青霍去病亦曾是书生。

背景

时间:1040年,宋仁宗宝元三年。
事件:庞籍赴延州整饬边防,司马光时任并州通判,作此诗应和庞籍《延州南城入咏》。
历史背景:西夏李元昊称帝后屡犯延州,庞籍修葺南城(金明寨)加强防御,扭转宋军颓势。司马光诗中既赞庞籍文治武功,亦抒个人壮志。

赏析

  1. ​​时空纵深构图​​
    • 空间:由“双旌”“高楼”的近景,推至“千里山川”的战场全景,再仰观“星辰”、俯听“鼓角”,形成立体边塞图。
    • 时间:从“万年沙土”的历史纵深,到“前朝卫霍”的典故呼应,突显延州战略地位的永恒性。
  2. ​​意象矛盾张力​​
    • “红旆”与“寒悲”:暖色仪仗与凄冷号角的对比,暗喻战争荣耀与残酷并存。
    • “书生”与“卫霍”:以文驭武的自信,折射北宋“以儒统军”的政治特色。
  3. ​​情感双重投射​​
    • 表层赞庞籍守边之功,深层抒自身“冯唐易老”之叹,尾联“莫笑”“本书生”隐含对重文轻武政策的微妙批评。

评价

  1. 宋代《温国文正公文集》注:“此篇气象雄阔,直追盛唐边塞诗,而‘卫霍书生’之论,尤见温公史家本色。”
  2. 清代吴之振《宋诗钞》:“‘星辰气’‘日夜声’六字,写尽边城苍莽,较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更添理致。”
  3. 现代学者钱钟书:“末二句翻转冯唐典故,为‘书生安边’张目,实为王安石‘儒者统兵’论之先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