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拼音
Liú huā yìng yè wèi quán kāi,huái yǐng chén chén yǔ shì lái。
Xiǎo yuàn dì piān rén bù dào,mǎn tíng niǎo jì yìn cāng tái。
注释
- 西斋:司马光洛阳独乐园书斋,位于园西,故称。
- 榴花:石榴花,五月盛开,暗喻小人(宋人以“榴火”喻躁进者)。
- 槐影沉沉:槐树浓荫静穆,象征君子端方,典出《周礼》“面三槐,三公位焉”。
- 地偏人不到:化用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暗指政治失势后门庭冷落。
译文
石榴花映绿叶尚未全开,槐树浓荫静默雨势将来。
小院偏僻少有人迹踏至,满庭鸟爪痕迹印在青苔。
背景
时间:1072年夏,司马光54岁,退居洛阳独乐园。
事件:时王安石变法方炽,司马光自请离京,诗中西斋即其编修《资治通鉴》之所。
历史语境:诗中“榴花”“槐影”暗喻新旧党争——
- 榴花:喻新党急进者(如吕惠卿),花开未全即躁动;
- 槐影:自喻守旧老臣,如槐树沉稳却遭“雨势”(新政)侵袭。
赏析
- 意象对位
- 植物象征:榴花的艳丽躁动 vs 槐影的沉静端肃,构建“小人-君子”对立。
- 空间对照:“小院地偏”(边缘处境)与“满庭鸟迹”(自然生机),暗含“边缘即中心”的哲学思辨。
- 政治隐喻
- “雨势来”:明写夏日骤雨,暗指新政风暴席卷朝野。
- “苍苔”:苔痕需时积累,喻旧法不可速改,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形成思想交锋。
- 审美张力
- 色彩:榴花红艳(视觉刺激)与苍苔青绿(视觉宁静)对冲,外显为“绚烂-平淡”的美学矛盾,内蕴“变革-守成”的价值观冲突。
评价
-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温公此诗,二十八字写尽熙宁士大夫去国心境。”
-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槐影沉沉雨势来’,以静制动,温公史笔化入诗心。”
- 现代学者钱钟书:“末句‘鸟迹印苍苔’与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消極一天行,恰成党争文学之双璧。”(《宋诗选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