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

司马光

斋居草木深,永日绝尘务。
暂移榻北窗,清风满庭户。
稍种竹数竿,频来为宾主。
岁寒见高节,心虚契真趣。
欲识造化理,此君良可睹。

注释

  1. ​​斋居​​:书房或静修之所,司马光洛阳独乐园中的居室。
  2. ​​永日​​:整日;​​尘务​​:世俗杂事,暗指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政务纷扰。
  3. ​​岁寒心​​:化用《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坚贞气节。
  4. ​​此君​​:指竹,典出《晋书·王徽之传》“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

书房深掩于草木之间,整日远离世俗烦忧。
暂移卧榻至北窗之下,清风盈满庭院户牖。
稍种几竿翠竹为伴,频频来访视若宾友。
寒冬方显竹之高节,虚怀若谷契合真趣。
欲参透天地造化之理,观此竹便可知晓通透。

背景

  • ​​时间​​:1073年(熙宁六年),司马光55岁,退居洛阳独乐园。
  • ​​事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朝,于园中种竹明志,借竹抒怀。
  • ​​历史投射​​:
    • “绝尘务”暗指拒绝参与新政;
    • “岁寒心”隐喻旧党士大夫在政治寒冬中的坚守。

赏析

  1. ​​意象象征​​
    • ​​竹​​:
      • 高节:士大夫不趋炎附势的操守;
      • 心虚:暗合司马光“守静去躁”的政治理念(《谏院题名记》)。
    • ​​清风​​:喻清正政治理想,与变法“浊流”形成对比。
  2. ​​结构对比​​
    • 空间:书房(封闭)→北窗(半开放)→庭竹(自然),展现从避世到悟道的精神升华。
    • 时间:永日(静态)→频来(动态)→岁寒(永恒),揭示士大夫超越时局的生命追求。

评价

  1. 宋代邵雍:“温公种竹诗,字字见道心,较白乐天《养竹记》更显理学筋骨。”(《伊川击壤集》)
  2. 清代王士禛:“‘欲识造化理’五字,将种竹升华为格物致知,宋诗理趣之典范。”(《带经堂诗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