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拼音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注释​

  1. ​​泉眼​​:泉水的出口。
  2. ​​惜细流​​:形容泉水缓缓流淌,仿佛珍惜水流般轻柔。
  3. ​​晴柔​​:晴朗柔和的天气。
  4. ​​尖尖角​​:初生的荷叶卷曲成尖角状。
  5. ​​蜻蜓立上头​​:蜻蜓停在新生的荷叶尖端,象征生机与灵动。

译文​

泉水的出口悄然无声,仿佛珍惜那细细的水流;
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喜爱这晴日里的温柔。
嫩嫩的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有一只蜻蜓飞来,轻盈地停在上头。

背景​

  • ​​时间​​: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万里任常州知州期间。
  • ​​心境​​:诗人此时倡导“活法”诗风,主张观察自然细节,以清新语言捕捉瞬间之美。
  • ​​灵感来源​​:杨万里常漫步乡野,此诗为对初夏小池景致的即兴记录,体现其“万物皆可入诗”的创作理念。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无声的泉眼与流动的溪水、静止的树荫与飞动的蜻蜓,形成对比。
    • ​​拟人化手法​​:“惜”“爱”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画面生动。
    • ​​以小见大​​:通过“小池”“小荷”等微观景象,展现初夏的生命力。
  2. ​​意象解析​​
    • ​​泉眼与细流​​:象征自然之静谧与永恒。
    • ​​蜻蜓立荷​​:点睛之笔,暗含“新生事物总被机遇青睐”的哲理。
  3. ​​语言风格​​
    • 语言平白如话,却凝练传神,体现“诚斋体”的“活法”诗风。

评价​

  1. ​​历代评点​​
    • 清代学者纪昀赞其“写生妙手,无一字不自然”。
    • 现代学者钱钟书称此诗“于细微处见宇宙,诚斋体之典范”。
  2. ​​地位​​:被收入《千家诗》及现代语文教材,成为杨万里传播最广的作品之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