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拼音
Zhì zǐ jīn pén tuō xiǎo bīng,cǎi sī chuān qǔ dāng yín zhēng。
Qiāo chéng yù qìng chuān lín xiǎng,hū zuò bō lí suì dì shēng。
注释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金盆脱晓冰:清晨从铜盆里取出冻结的冰块
- 彩丝穿取:用彩色丝线穿起来
- 银钲(zhēng):古代乐器,形似钟
- 玉磬(qìng):古代玉石打击乐器
- 玻璃:古指天然水晶,此处比喻冰块
- 碎地声:冰块落地碎裂的声音
译文
孩童清晨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
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打。
敲击声如玉磬般穿透树林,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水晶碎裂般的声响。
背景
- 时间: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寒冬
- 地点:江西吉水(杨万里故乡)
- 气候背景:记录江南地区冬季结冰现象
- 创作动机:捕捉儿童冬日游戏的瞬间趣味
赏析
- 艺术特色
- 声音描写:通过”玉磬响”到”碎地声”的转变展现戏剧性
- 比喻新颖:将冰块比作”银钲””玻璃”,体现儿童想象力
- 时间浓缩:四句诗完整呈现”取冰-玩冰-碎冰”的过程
- 意象解析
- 晓冰:象征短暂易逝的童趣
- 彩丝银钲:体现孩童将平凡物艺术化的能力
- 碎地声:暗示美好事物的脆弱性
- 语言风格
- 动词精准(”脱””穿””敲””碎”)
- 善用通感手法(视觉”彩丝”与听觉”响”结合)
评价
- 历代评点
- 清代《宋诗纪事》评:”写童戏之趣,如在目前”
- 钱钟书称此诗”以冰喻乐,化俗为雅”
- 地位
- 杨万里儿童题材代表作
- 宋代冬季题材诗歌的经典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