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拼音
Qún shān xuě bú dào xīn qíng,duō zuò ní róng shǎo zuò bīng。
Zuì ài dōng shān qíng hòu xuě,ruǎn hóng guāng lǐ yǒng yín shān。
注释
- 新晴:雪后初晴
- 泥融:积雪融化形成的泥泞
- 东山:特指东面的山峰
- 软红光:柔和的夕阳红光
- 涌银山:如白银般闪耀的雪山仿佛在涌动
译文
群山的积雪经不住新晴的暖阳,
大多化作泥泞,少有结成冰霜。
最是喜爱东山上晴后的积雪,
在柔和红光的映照下,如银山涌动闪亮。
背景
- 时间: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
- 地点:杭州郊外
- 气候现象:记录特殊的小气候现象(东山积雪独存)
- 创作动机:捕捉自然界的光色变化瞬间
赏析
- 艺术特色
- 光色描写:”软红光”与”银山”的色彩交响
- 动态呈现:”涌”字赋予静态雪山以动感
- 对比手法:群山的泥泞与东山的洁白形成反差
- 意象解析
- 东山晴雪:象征高洁不屈的品格
- 软红光:体现诗人对柔和之美的偏爱
- 涌银山:展现自然界的神奇造化
- 语言风格
- 善用矛盾修辞(”雪不到新晴”)
- “最爱”的主观表达强化情感倾向
评价
- 历代评点
- 清代《宋诗别裁》评:”写景入神,得造化之妙”
- 钱钟书称此诗”将光学现象转化为诗意体验”
- 地位
- 杨万里写景诗代表作
- 宋代雪景题材的经典变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