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田间杂纪

杨万里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蕊,独立茅檐看客行。

拼音

Tián shuǐ gāo dī gè dòu míng,xī liú bēn fàng gèng huān shēng。
Xiǎo ér dǎo niǎn qīng méi ruǐ,dú lì máo yán kàn kè xíng。

注释​

  1. ​​田水高低​​:梯田不同高度的积水
  2. ​​各斗鸣​​:互相争鸣(形容水流声)
  3. ​​倒捻​​:反手揉搓
  4. ​​青梅蕊​​:未熟的梅花花蕊
  5. ​​看客行​​:观看路人经过

译文​

梯田里的积水高低错落争相作响,
溪流奔涌发出更欢快的声音。
孩童反手揉搓着青梅的花蕊,
独自站在茅檐下观望过路的行人。

背景​

  • ​​时间​​: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初夏
  • ​​地点​​:江西吉水农村
  • ​​季节特征​​:描写梅雨季节后的田园景象
  • ​​创作动机​​:记录雨后乡村的生活细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声音描写​​:”斗鸣””欢声”构建听觉画面
    • ​​动静结合​​:奔流溪水与静立孩童的对比
    • ​​细节捕捉​​:”倒捻青梅蕊”的童趣瞬间
  2. ​​意象解析​​
    • ​​田水溪流​​: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 ​​青梅蕊​​:暗示初夏时令
    • ​​看客行​​:体现乡村生活的闲适
  3. ​​语言风格​​
    • 动词精准(”斗””捻””立”)
    • 善用拟声词表现自然音响

评价​

  1. ​​历代评点​​
    • 清代《宋诗别裁》评:”田家真景,自在流出”
    • 钱钟书称此诗”将儿童无意识动作写得妙趣横生”
  2. ​​地位​​
    • 杨万里田园组诗代表作
    • 宋代农村即景诗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