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注释

  1. ​​天缺西南​​:雨后西南方天空云层裂开,露出晴空。暗喻靖康之变后残破山河中的短暂安宁。
  2. ​​语鹊衣犹湿​​:鹊鸟羽毛未干却已鸣叫,喻指劫后余生的士人(如陈与义自身)在动荡中勉力发声。
  3. ​​残雷气未平​​:雷声余响暗示战乱余波未息(1130年金兵追击宋高宗至海上)。
  4. ​​星河尽意明​​:化用杜甫“三峡星河影动摇”,写雨霁后星汉灿烂,寄托中兴希望。

译文

西南天裂江面澄澈如镜,纤云凝滞似小滩横陈。
墙头鹊鸣羽衣尚带雨渍,楼外残雷犹存未消余震。
趁凉意酣然入梦,觅新句急报天晴。
今夜绝景无人共赏,独卧静看星河璀璨到天明。

背景

  • ​​时间​​:1130年夏(与《伤春》《春寒》同年),陈与义流寓湖南。
  • ​​事件​​:
    • 金兵北撤后短暂和平间隙,诗人暂居邵州(今湖南邵阳);
    • 表面写骤雨初晴,实则寄寓“靖康之难”后南宋政权的喘息之机。
  • ​​诗史互证​​:
    • “残雷气未平”暗指韩世忠黄天荡之战(1130年4月)等局部抗金;
    • “尽取微凉”对应高宗朝廷偏安江南的暂时安稳。

赏析

  1. ​​矛盾时空的并置​​
    • 物理空间:西南晴空(希望) vs 残雷余震(危机)——对应南宋“战-和”交织的政局;
    • 心理时间:“急搜奇句”(把握当下) vs “卧看星河”(追问永恒)——展现士人救世与遁世的挣扎。
  2. ​​杜诗基因的激活​​
    • 承袭杜甫《春夜喜雨》以天气写时局的手法,但更显沉痛:“好雨知时节”变作“残雷气未平”;
    • 尾联“无人共”与杜甫“独立苍茫自咏诗”共鸣,凸显知识分子的精神孤独。
  3. ​​宋诗理趣的突破​​
    • 打破“以议论为诗”常规,用“语鹊衣湿”“星河尽明”等意象构建隐喻系统;
    • 比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更富历史厚重感,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共享南宋雨晴书写的双璧地位。

评价

  1. 清代纪昀:“后四句忽拓开作结,须知‘尽意明’三字,是北狩后第一等痛语。”(《瀛奎律髓刊误》)
  2. 钱钟书:“简斋‘卧看星河’,较放翁‘铁马冰河入梦来’更多一分冷眼观世的清醒。”(《谈艺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