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拼音
fēi huā liǎng àn zhào chuán hóng , bǎi lǐ yú dī bàn rì fēng 。
wò kàn mǎn tiān yún bù dòng , bù zhī yún yǔ wǒ jù dōng 。
注释
- 襄邑:今河南睢县,北宋时为汴京近畿要地。
- 榆堤:汴河两岸多植榆树,此堤为漕运要道。
- 云不动:物理相对运动错觉,暗含哲学思辨。
译文
两岸飞花映得船身绯红,百里榆堤顺风半日舟行。
卧观天际浮云凝滞不动,岂知云与我同向东驰骋。
背景
- 时间:1117年(政和七年),陈与义28岁赴京任开德府教授途中。
- 心境:
- 与后期南渡诗作的沉郁不同,此诗展现北宋末年的短暂承平气象;
- “云俱东”暗含青年士子向政治中心奔赴的热望,与晚年“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形成人生对照。
赏析
- 动静辩证的哲学观
- 表象:“云不动”的静观体验 vs 实质:“云俱东”的运动真相——揭示认知局限与真理的相对性;
- 较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更具科学观察意识,可比张载“动非自外”的理学思想。
- 盛世倒影中的危机伏笔
- “百里榆堤”实写汴河漕运繁荣,暗指宣和年间过度消耗民力(六年后即爆发靖康之变);
- “飞花照红”的绚烂与七年后的“靖康血火”构成残酷对照,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前奏。
- 宋诗美学的早熟标本
- 打破绝句传统起承转合:“半日风”接“云不动”,制造时空张力;
- 色彩运用:“飞花红”与“榆堤绿”构成流动画卷,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更富动感层次。
评价
- 元好问:“简斋少年作,已见格物功夫,末句尤得邵雍《观物篇》妙谛。”(《遗山诗话》)
- 钱钟书:“‘云与我俱东’五字,将相对论思想提前八百年写入诗中。”(《宋诗选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