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拼音

Tián fū pāo yāng tián fù jiē,xiǎo ér bá yāng dà ér chā。
Lì shì dōu móu suō shì jiǎ,yǔ cóng tóu shàng shī dào jiǎ。
Huàn qú zhāo cān xiē bàn shà,dī tóu zhé yāo zhǐ bù dá。
Yāng gēn wèi láo shì wèi zā,zhào guǎn é ér yǔ chú yā。

注释​

  1. ​​兜鍪(dōu móu)​​:古代士兵头盔
  2. ​​蓑(suō)​​:蓑衣,农民防雨工具
  3. ​​胛(jiǎ)​​:肩膀
  4. ​​渠(qú)​​:他(指田夫)
  5. ​​半霎(shà)​​:片刻
  6. ​​莳(shì)​​:移栽秧苗
  7. ​​匝(zā)​​:完成,稳固
  8. ​​照管​​:看管

译文​

农夫抛秧农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斗笠当盔蓑当甲,雨水从头顶湿透肩胛。
唤他早餐歇片刻,弯腰插秧不回答。
秧根未牢栽未稳,还得提防鹅鸭来糟蹋。

背景​

  • ​​时间​​: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春
  • ​​地点​​:江西吉水农村
  • ​​背景​​:诗人任职江东时巡视农事
  • ​​创作动机​​:记录江南农耕场景,反映农民辛劳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直接呈现劳动场景
    • ​​动态描写​​:”抛””接””拔””插”等动词生动
    • ​​比喻新奇​:将农具比作战甲,突出劳动艰辛
  2. ​​意象解析​​
    • ​​雨中插秧​​:象征农民与自然的抗争
    • ​​不答​​:体现专注与辛劳
    • ​​鹅鸭​​:暗含对收成的担忧
  3. ​​语言风格​​
    • 口语化表达,贴近农民生活
    • 善用动词,画面感强烈

评价​

  1. ​​历代评点​​
    • 清代《宋诗钞》评:”字字如画,农事诗之冠”
    • 钱钟书称此诗”将劳动美学推向极致”
  2. ​​地位​​
    • 杨万里田园诗代表作
    • 中国古代农事诗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