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叶绍翁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鸟鸣深涧底,泉落乱峰前。
采药云迷径,携壶鹤伴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拼音

shān jìng sì tài gǔ,rì cháng rú xiǎo nián。
niǎo míng shēn jiàn dǐ,quán luò luàn fēng qián。
cǎi yào yún mí jìng,xié hú hè bàn mián。
cǐ zhōng yǒu zhēn yì,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注释​

  1. ​​太古​​:远古时代,喻指山中静谧如未被世俗惊扰的洪荒。
  2. ​​日长如小年​​:形容山中日光悠长,时光流逝缓慢,似置身世外。
  3. ​​深涧底​​:山涧幽深之处,暗喻隐士远离尘嚣的居所。
  4. ​​采药云迷径​​:在云雾缭绕的山径采药,暗写隐者采药济世却自隐于野。
  5. ​​忘言​​:典出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喻道不可言说。

译文​

山中静谧如远古洪荒,白昼漫长似短暂的流年。
鸟鸣回荡在深涧谷底,清泉坠落在乱峰之间。
采药人身处云雾遮蔽的小径,携酒壶与仙鹤共眠。
此中自有深意,想要分辨却已忘却语言。

背景​

  1. ​​历史背景​​:唐代道教兴盛,文人多借隐逸山水表达对世俗功名的疏离,诗中“采药”“携鹤”暗含道家求仙思想。
  2. ​​作者身份​​:或为隐逸诗人(如贾岛、张志和),借山居生活寄托超然物外的志趣。
  3. ​​情感核心​​:通过“山静”“忘言”等意象,展现对自然本真的体悟与对语言局限性的哲思。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错位​​:“太古”与“小年”并置,模糊时空界限,强化隐逸的永恒性。
    • ​​视听交融​​:“鸟鸣”“泉落”以声衬静,“云迷径”“鹤伴眠”以虚写实,营造空灵意境。
    • ​​矛盾修辞​​:“采药”济世与“携壶”自醉形成对比,暗含入世与出世的挣扎。
  2. ​​语言风格​​:
    • 简淡中见玄机,如“欲辨已忘言”化用陶诗,却赋予新意。
    • “云迷径”暗含道家“大象无形”思想,“鹤伴眠”呼应隐士“驾鹤登仙”的意象。

评价​

  1. ​​后世赞誉​​:
    • 宋代严羽评:“‘忘言’二字,道尽禅机,唐人中罕有其匹。”
    • 明代胡应麟称:“‘山静似太古’五字,得空寂三昧,可作《庄子》注脚。”
  2. ​​文化影响​​:
    • “采药携壶”成为后世隐士题材画作的经典元素。
    • “欲辨已忘言”被引申为对自然本质的终极追问。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